【今日长吉图】本期速览:
2023年“长春礼物”征集大赛报名开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吉林经开区:充分释放工业优势,加快打造“中国碳谷”
2023年“长春礼物”征集大赛报名开启
5月8日,长春市文广旅局召开2023年“长春礼物”征集大赛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大赛有关情况和参赛注意事项。
本次大赛举办时间为2023年5月—6月,主题为“传递长春文化,共享城市魅力”,主要面向社会征集体现长春特色文化的旅游商品,包括传统工艺品、纪念衍生品、地方特色商品和文化科技创意商品四大类别,最终评选出50件“长春礼物”旅游商品。
其中,传统工艺品涵盖非遗技艺商品、传统工艺创新商品;纪念衍生品涵盖红色文创产品、旅游景区专属纪念品、文博衍生品、工业、体育等行业衍生品、重大活动特许商品;地方特色商品涵盖老字号商品、特产商品;文化科技创意商品涵盖创意生活、科技时尚、艺术衍生品。
大赛日程安排:
5月9日—5月24日,为报名参赛阶段。
5月25日-6月1日,为组织评选阶段。将开展公众网络投票活动,并组织评审组对参赛商品进行现场评审。
6月中旬,对外发布。在长春消夏艺术节期间将对2023年“长春礼物”征集大赛获奖商品进行发布。
参赛具体要求:
商品应以“长春礼物”核心理念为指导,体现长春文化旅游特色、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为已在市场销售的商品。
商品应权属清晰、无版权争议,不得仿冒国内外已上市的产品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安全应符合法律法规和生产技术规范要求。知识产权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由参赛方负责。当获奖商品及作品侵犯知识产权、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主办方将收回其所获奖项。
参评食品、茶品、饮品、调味品等商品,需报送食品生产许可证;电子类和电器类商品,需要报送3C认证证书照片;国家规定需强制生产认证的其他类商品,也需提交相应证书照片。
符合参评规则的参评商品,应配合参加本次活动展示及有关宣传推广活动,如发布获奖作品信息、展览展示、出版刊物等。
对获奖商品的支持政策:
本次大赛将充分调动大众投票评选的积极性,通过投票平台直观呈现评选数据,助力提升企业和商品美誉度。同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全媒体平台进行立体式推广,增加宣传力度,扩大传播范围,让旅游商品企业能够在线上线下得以充分展示。作为本次“长春礼物”征集大赛的获奖商品,将获得以下七项权益支持:
一是录入“长春礼物”商品库,享有“长春礼物”官方认证。“长春礼物”将在“品质卓越、自主创新、文化深度、艺术高度”四个维度对入库商品进行提升,并通过“一品一认证”的方式,打造一批具有长春特色的地域品牌。
二是享有“长春礼物”旗舰店(线上、线下)展售权。获奖商品将在“长春礼物”旗舰店、“长春礼物”机场店、“长春礼物”景区合作店内进行展售,同时也将在微信小程序的“长春礼物”专区、微信公众平台、小红书以及即将开启的直播频道中进行宣推与展售。
三是享有重大文旅节庆活动展示权。可以参与包括长春消夏艺术节、长春冰雪节等长春市文旅节庆活动。
四是享有采购渠道优先推荐权。获奖商品将借助“长春礼物”品牌自有优势,优先获得采购渠道推荐权。
五是享有“长春礼物”专属宣传推广渠道。目前,已启动200块户外广告屏宣传位。5月下旬,计划投入500万元宣传推广费用,包括电梯广告、新媒体、融媒体等渠道。
六是为有良好市场发展潜力、可产生持续经济效益的产品,依据有关规定优先提供产品升级改造服务。提炼品牌、产品特性与长春本土地域文化相融合,开发出具有城市礼物特性的地域文化商品。
七是享有“文旅消费券”优先推荐权。大赛获奖商品可以优先进入“文旅消费券”推介渠道。
长春市文广旅局将持续通过“长春礼物”这一品牌,不断打造长春市旅游商品IP,持续擦亮“首批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这一城市名片。
吉林经开区:充分释放工业优势,加快打造“中国碳谷”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吉林市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在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方面得到长足发展,现已成为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核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同时也是省内少数几个具有承接化工项目资质和能力的区域。
随着产业发展壮大和空间有效拓展,吉林经开区将聚焦聚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为吉林市打造“北部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样板区”提供更加有力的产业支撑和功能服务。
2022年,吉林经开区坚决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经济逆势增长。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全年GDP实现正增长,增速在全市名列前茅。精细化工、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增长尤为强劲,增幅分别达到15.6%、62%。在全省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综合考评中,位列全省12个国家级开发区的第5位。
二是项目建设力度不减。年度开复工重点项目38项,完成投资36亿元,增长24%。其中产业项目扎堆聚集,碳纤维项目占项目总数近40%,投资总额占42%。紧扣精细化工、碳纤维、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延链强链、集聚上量和质效提升主攻方向,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招商促进活动150余次。碳纤维原丝油剂、上浆剂和环氧树脂,碳/碳复合材料坩埚预制体等16个优质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131.6亿元,当年开工率达81.3%。
三是园区建管持续提升。抢抓国家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契机,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切实保证了“十四五”乃至2035年用地需求。北区开发已入佳境,基础设施建设齐全,产业项目加快集聚。“七边”治理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持续加大,“花园式工业”建设深入推进。
四是营商环境升级优化。突出“服务赋能”,着力推进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全流程审批系统加快向街道、社区延伸,社区政务网实现全覆盖。
2023年,吉林经开区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经济、促发展、保安全、促和谐各项工作,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工业稳健增长
突出工业企业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巩固提升工业经济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促进吉林化纤、松花江热电等骨干企业高位运行。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加快停产企业恢复生产。推动碳谷15万吨原丝、国兴1.5万吨碳丝、吉林中泽钼业钼深加工等竣工投产项目稳步提升产出规模。推动潜力企业升规入库,年内确保新增规模企业4户。
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打造“中国碳谷”,构建发展新优势。年度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3项,总投资325.7亿元,年度完成投资38.8亿元。目前,6万吨碳纤维原丝等大部分项目已于3月份开复工,剩余项目力争7月份开工。
做实重大项目谋划储备,聚焦主导产业、社会民生、基建配套等主攻领域,超前谋划一批“强基础、固根本、增动能、利长远”的专项债项目及市场化重大项目。全力开展域外招商引资,推进产业强链补链、集聚扩增和质效提升。着力招引精细化工、碳纤维、医药产业头部企业进驻。积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跟踪钼精加工制品三期、汽车碳纤维轻量化部件、碳/碳复合材料等重大产业项目,推动项目尽快签约落地。
三、持续提升园区功能
聚焦现代化园区建设,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要求,加大功能性、基础性、民生性市政工程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园区产业承载功能、提升生活品质。
推进重点基础工程建设。加快九通路、规划河堤路、市政供水排水管网改造一期工程建设,确保按时竣工。按期开工建设杏林路、九东路、九溪路、蒸汽管网、产城融合示范园区、智慧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雨污排水管网改造维修、220KV输变电工程、九江大路西段、平安—包家500KV电路工程三跨改造等项目实施。
持续改善城乡环境,推动常态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四、抓实服务企业工作
全力推进“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落实落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按照《吉林经开区解投资难题(项目建设)工作方案》,聚焦审批服务、项目建设、企业培育、政策争取等内容,积极主动为企业讲政策、送服务、解难题。
充分发挥“项目中心”职能,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加大招商落地、前期审批、开工入统、竣工投产等项目全链条、各节点服务力度。今年紧盯33个重点项目,及时解决前期手续、要素保障、工程推进、入库纳统等关键环节堵点卡点问题,确保项目实物工作量转化为有效投资。
五、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坚决维护社会安全、人民安宁。
严守安全生产红线。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突出危化品、道路交通、消防、燃气等重点领域,持续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全面提高区域监测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巩固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全面防范抵御政治安全风险,加大社会治安防控,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强化教育宣传、矛盾化解和帮扶救助,用心用情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
扎实做好民生实事。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充分发挥“吉人在线”服务平台作用,利用驻区企业多、吸纳就业强的优势,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年度新增就业1200人,比2022年增加360人。
记者:黄丹 商越洋
编辑:陈昕 舒然
部分图片来源:长春市文广旅局
吉林广播电视台 | 吉林大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