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银行陆续公告调整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利率,并于5月15日起执行。消息一出,引不少市民关注。银行存款利率变动下,市民的“钱袋子”该如何守护?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协定存款、通知存款两类存款利率或将调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通知存款不约定存期,是活期存款的一种,但利率高于活期存款,在支取时提前通知银行,分为提前1天和提前7天两类。协定存款是对协定额度以内部分给予活期利率,对超过协定部分给予协定存款利率,是对公存款的品种之一,实质上属于对公高息活期存款。
近期有消息称,银行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利率上限将迎来调整,调整自5月15日执行。记者梳理后发现,截至5月16日,已有平安银行、桂林银行、东营银行等部分地区商业银行及村镇银行发布了调整协定存款利率及通知存款利率的公告。
记者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银行官网查询时,未找到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利率调整的明确公告或通知。但一位银行人士透露称,两类存款利率调整消息并非空穴来风,从趋势来看,这两类存款利率未来或许仍有调降可能。
“现在1天期通知存款1.35%,7天期通知存款1.9%,下调之后1天期变成1%,7天期1.55%,望周知。”5月15日前,一位在舟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已在朋友圈发布了相关消息,提醒市民关注近期利率变化。
部分银行APP的存款板块有所调整
工商银行APP显示,该行在存款专区下线了“智能通知存款”板块,同时在定期存款板块上线了“通知存款”栏目。记者查询“通知存款”栏目时看到,目前该行1天期、7天期通知存款年利率最高分别为0.90%和1.45%,5万元起存。据了解,调整前,该行上述两个期限的通知存款年利率最高分别为1.20%和1.75%,相当于此次上限下调了0.3个百分点。此外,该行在该栏目下解释了“什么是通知存款”,并表示“如果您未按照存款时确定的通知时间支取通知存款,通知存款将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这也意味着该通知存款失去了此前有过的“智能”功能。
建设银行APP在通知存款列表中也对“个人通知存款一户通”产品暂停,但仍保留了查询功能,通知存款最高年利率与工行一致。农行APP则显示,其智能通知存款“双利丰”已停止签约。
据了解,此前已有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暂停部分智能通知存款产品。整体来看,银行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利率调整已成定局,已有不少银行下调相关存款利率或暂停相关业务办理。
部分市民投资者表示,会关注但影响不大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意味着“钱放银行”收益缩水,那么市民、投资者手上的钱该往哪里放呢?
“我看了一下,其实对我们个人或家庭有影响的主要是通知存款利率调整。我看到一些财经账号发布的趋势预测文章时,第一反应是赶紧找一家利率相对还高点的银行去赶利率下调前的‘末班车’。”市民杨女士说,自己属于保守型投资者,即便是存款利率下调,也不会把资金从存款转移到高风险投资领域,“一般来说,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等存款利率普遍会高于国有大行。”
市民陈女士表示,自己在银行的存款主要分布在整存整取和存款取息两类上,在通知存款上投入并不多。“我的钱只有三分之一存在银行,大部分闲钱投在了股市和基金,所以利率下调对我影响不大。”
有金融从业人士认为,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具有较高的利率和资金的灵活性,具有较强的市场吸引力,此次调降利率及部分银行关停相关产品,是受到存款利率市场化及银行控制息差的影响。但这类产品仍具备一定的优势和需求,因此不会在市场上消失。
此外,在“低利率”时代,稳定收益仍是不少市民理财时重要关注点。多家在舟银行的理财经理表示,目前存款仍然是稳健理财的好选择,比如期限较长的大额存单,可较好锁定长期收益,且可转让,在急需用钱时利息损失更少,还有比如一些银行推出的专属存款产品等。
业内人士表示,利率下行有可能是长期趋势,对广大市民而言,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基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理财需求,向专业理财师咨询,做好多元化的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