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有哪些风俗,大暑的风俗活动和禁忌 世界速看料

互联网   2023-06-20 12:27:00

大暑介绍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北半球每年7月22-24日,南半球每年1月20-21日。 经度 120°。

《月令七十二时集》云:“暑,热,按热分大、小。正月小,月中为 大了,今天天气太热了。” 其气候特点是:“豆炙是大暑,此时天气比小暑还要剧烈,故称大暑。” ,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 与此同时,许多地区干旱、内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暑物候

中国古代把大暑分为三期:“一期是烂草变萤火虫;二期是大暑。 土湿热湿,三期下雨。 陆地的。 陆生萤火虫在干草上产卵。 变成了烂草;

第二个时期是指天气变得炎热潮湿,土地也很潮湿;

第三个时期是指会有大雷雨从 不时。 大雨削弱了暑气和湿气,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气候

高温

一般来说,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雨水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 华南西部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天数最集中的时段,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段。

雷雨多

大暑也是雷雨最多的季节。 有句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赶不上”。 意思是夏天的午后,如果东方出现闪电,这里就不会下雨。 如果闪电在西边,雨就快来了,再躲也来不及了。 人们还常把夏日午后的雷雨称为“西北雨”,形容“西北雨,落在无车路上”、“夏雨过田垄”、“夏雨过牛背”, 等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经常一边下雨一边晴。

大暑习俗

喝沭阳

山东很多地区在大暑这一天有“喝沭阳”(即喝羊肉汤)的习俗 大暑的到来。 枣庄市大暑天不少市民去当地放羊肉汤餐厅的“喝夏羊肉”。

送大夏船

送“大夏船”是浙江沿海地区,尤其是台州很多渔村的传统民俗。 民间的。 “大夏船”送来时,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

吃凉草

广东很多地方都有暑期“吃凉草”的习俗。 仙草,又名仙草、仙草,是唇形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 因其解暑奇效,被誉为“仙草”。 茎叶晒干后,可做成凉粉凉粉,广东叫凉粉,是消暑的甜点。

吃菠萝

暑假期间,台湾有吃菠萝的习俗。 老百姓认为菠萝是这个季节最好吃的。 此外,菠萝的闽南话发音与“旺来”相同,因此也被用作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斗蟋蟀

大暑时节,是农村蟋蟀最多的季节。 中国一些地区的人们有饭后斗蟋蟀的习俗。

酷暑期间,除了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外,还要特别注意饮食调理。 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可以清热解暑,还可以清热解暑,消除疲劳。 因此,在夏季时节,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苦荞等,可以健脾开胃,增进食欲。 此外,苦味食物还能使人神清气爽,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季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疲劳、精神不振等不适。

二、多吃清热解暑、健脾利湿的食物

多吃健脾利湿的食物。 绿豆汤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消暑食品,除脾胃虚弱、体质虚弱者外,均可放心食用。 此外,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扁豆、薏米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夏季食疗佳品。

3、多吃补气养阴的食物

夏季天气炎热,人出汗多,容易耗气伤阴 . 这时候,人往往是“三分无病”空虚。因此,除了及时补充水分,还要吃一些补气养阴的清淡食物,增强体质。 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4、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

夏季高温,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加,能量消耗大。 因此,必须适当增加蛋白质的供给,每日摄入量为100克—120克。 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 除了奶制品,动物蛋白还应多吃一些肉类,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扁或凉的肉制品。 吃鸭肉的时候最好炖着吃,也可以加入藕、冬瓜等蔬菜一起煲汤,这样荤素搭配可以达到营养互补的效果,还可以强身健体 健脾,益气养阴。

五、多喝白茶

白茶性凉,具有清热、消炎、发汗、去湿、散结解暑的功效, 是夏季最受欢迎的养生茶。

尤其每天申时(下午3:00-5:00)喝七杯养生白茶最佳。

正如“茶仙”陆通《谢孟建义送新茶》诗中的“七碗茶诗”:一碗润喉,二碗断寂寞。 三碗求索,才五千卷文。 四碗淡淡的汗水,将他生命中的不平,尽数散落到毛孔中。 五碗清筋骨。 六碗通仙令。 吃不下七碗,却觉腋下微风。

最新资讯